特別報導
-
時代的眼淚,PC-MOS作業系統開源化,首款多人的DOS系統
今日,現在大家的主流電腦,大多是安裝Windows作業系統,或者您買的是Mac並正在使用macOS/OS X,也許有些人還可能使用Chromebook搭配Chrome OS使用,甚或自己安裝GNU/Linux作業系統,像是Ubuntu、Linux Mint、CentOS…等等,這些新的作業系統皆具備當今現代化電腦必備的功能,包含上網、影音、文書、編輯、辦公軟體、遊戲…等等,並具備多人(Multi-user)、多工(Multi-tasking)、圖形化介面(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視窗(Window)等現代化作業系統必備的特色,讓使用者能夠透過親和的與電腦互動方式,來完成各種工作。 不過,要是回到30年前,也就是1980年代,在當時的PC算是才正在起步階段,且主要是以文字命令介面(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為主,使用電腦前真的必須具備專業電腦知識,參考著說明書來下指令。而當時的PC因為採用開放式架構,就連作業系統也是五花八門,除了MS-DOS、PC-DOS之外,其實當時也有許多廠商,都想推出更好的作業系統,以嘗試主宰當下的作業系統市場。 大約在1987年,有一家名叫The Software Link的公司,推出了PC-MOS/386的作業系統,是一款針對386電腦所設計的多人使用作業系統。如今30年之後,,讓一些喜好早期作業系統的程式設計師或軟體開發業者,可以自由取用來研究或進行開發老式軟體。 PC-MOS (Modular Operating System),採用的是模組化設計,先前的版本可以在286的機器上執行,而這次開源的PC-MOS/386,則是針對386的機器最佳化,當然也只能在386的電腦上執行。當初在386時代,有不少好用的作業系統紛紛上市。而PC-MOS/386也是其中一份子,它比MS-DOS還棒的部份,就是支援「多人使用」(Multi-user)的功能。老外甚至有使用這套作業系統來建置早期的POS系統,透過其多人使用功能,搭配簡易的網路架構,使得PC-MOS成為當時還不錯的多人CLI式作業系統。 只可惜,PC-MOS後來也沒有更新的發展,雖說功能比MS-DOS好一些,但畢竟是Old-School OS,相信目前應該不會有人去使用這套OS才是!包含像是以前知名的DR-DOS (由Digital Research開發)、BeOS (由Be, Inc.開發,後來開源成Haiku OS),還有OS/2 (由IBM與微軟開發,後來分道揚鑣…),這些在當代知名的OS,如今,只能說是時代的眼淚了! 像PC-MOS這套作業系統,如今已經開源了。任何想要研究作業系統核心架構的使用者,都可以到上述的GitHub裡面去下載PC-MOS/386的1.44MB磁碟影像檔(Disk Image),透過VirtualBox或是VMware來模擬開機畫面。或是可以檢查原始碼(Source Code),來看看或研究PC-MOS哪邊比較優,該GitHub還提供Borland C++ 3.1的開發工具資訊,讓有興趣的程式設計師,可以嘗試為該平台開發軟體。 除了PC-MOS,其實Digital Research也有開發過Concurrent DOS(後來改名為Multiuser DOS),也曾出過許多版本,也是要做成類似可以多人同時使用的作業系統。此外還有像是FreeDOS,也是以開源的方式,做出相容於MS-DOS的免費作業系統。如今也成為一些廠商在提供主機板或筆電BIOS韌體更新時所搭配的開機工具而已。 總之,上述的一些曾經輝煌過的作業系統,可說是扮演著電腦發展史中的重要角色。如今功能雖說已不敷使用,但我們還是要感謝他們為我們做過的一切。或許您可以一手下載PC-MOS並把玩著,另一手吃著MOS漢堡,來見證其曾經輝煌的一刻。您說是嗎?
-
想「吃雞」卻苦於顯示卡不「給力」嗎?顯示卡實測數據公開,最高C/P值的選擇在這邊!
「SW方向有人!」、「我都射中他三槍了,竟然還沒倒!」、「有車開過來了,在NE方向!」此起彼落的溝通聲音,各位玩家們猜到這是什麼遊戲了嗎?沒錯!就是《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以下簡稱:PUBG),相信最近有在追實況或是跟上射擊遊戲風潮的人一定都會發現,現在許多射擊遊戲的玩家或是實況主都在挑戰PUBG,被玩家們和實況主戲稱為「吃雞」的遊戲,目前根據開發商宣稱,在Steam平台同時上線的玩家數也達到87萬人,已經超越《DOTA2》的紀錄。 PUBG竟然在Steam平台同時上線玩家數達到87萬人,又超越《DOTA2》的紀錄,而這款遊戲的推出也讓玩家們出現一波顯示卡升級潮,在各大討論區以及「批踢踢」上都能夠看到「25K吃雞電腦」等等的標題或是菜單。而這一次,小編準備實測市面主流顯示卡,讓玩家們找到顯示卡中C/P值最高的選擇。而在直接進入主題之前,先來認識一下關於《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的基本介紹吧! 這是一款由Blue Hole(藍洞工作室)開發以及發行的大型多人線上遊戲(OLG),遊戲最大的特色就在於能夠一次容納1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進行一場大逃殺般的寫實射擊遊戲。地圖上能夠活動的範圍「安全區」會隨著第一個隨機出現的位置縮小,玩家要想辦法在地圖上取得各式各樣的物資、槍枝、子彈、,活到最後的人,就能夠成為該場次遊戲的最後贏家,也就能夠看見所謂的「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畫面。 而「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這個詞語,主要是來自於1970年代的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場,為吸引客戶去該賭場賭博,他們有推出「三片雞肉套餐」,每份只要1.79美元;而在賭盤方面,每次標準下注籌碼是2美元,因此你只要贏一回,就能夠贏得一次晚餐的機會。而這也就是每次PUBG贏得最後勝利的人,被稱作「吃雞」的由來! PUBG支援的平台有Microsoft Windows和Xbox One二個平台,根據官方給出的最低系統配備,處理器至少要使用Intel Core i3-4340或AMD FX-6300、記憶體容量需求至少6GB、DirectX的版本為DX11,而最重要的顯示卡則需要NVIDIA GeForce GTX 660 2GB或AMD Radeon HD 7850 2GB,不過真的只要GTX 660 2GB就足夠了嗎? 看完了簡單的介紹之後,小編就要告訴大家在這款PUBG當中,在電腦配備上最吃重的部分,就是網路速度以及電腦的顯示卡,畢竟是一款大型多人連線遊戲(OLG),網路速度雖然有一定的要求,但只要有一定的水準基本上都能夠應付,而MSI的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主機板,有搭載Intel的Gaming LAN網路封包控制技術,可將TCP與UDP封包傳輸量最佳化,搭配WTFast可自動偵測伺服器最佳連線速度。如此一來,對穩定的遊戲連線,可發揮最低延遲(Lag)與最快傳輸效能。至於遊戲的流暢度與畫質上,顯示卡的等級就可能會有極大的差別,不論是在GPU的選擇或是GDDR5 DRAM的容量大小,都能夠讓遊戲本身的畫面呈現有著相當不同的差別。 既然看了簡單的遊戲介紹,也知道最近相當火紅的PUBG,為回應眾多玩家們的需求,PCDIY!也相當跟得上玩家們的話題。小編特地準備了5張顯示卡的評測,讓玩家知道在顯示卡上的選擇能夠有完整的挑選指南,能夠透過不同的價錢以及在不同畫質以及解析度下,對於PUBG的 表現如何。 首先要提供給大家的是小編的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7700X 4.2GHz 4C/8T 主機板: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16GB Kit 顯示卡(1):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 顯示卡(2):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 顯示卡(3):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 顯示卡(4):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 顯示卡(5):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這五張顯示卡的基本介紹吧! 首先帶各位玩家們認識,也是小編測試的第一款顯示卡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採用的繪圖晶片為AMD Radeon RX 550,通道數也需要PCIe x16,具有2GB的GDDR5記憶體,視訊輸出孔(OUTPUT)則提供DisplayPort、HDMI、DL-DVI-D各一組。 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890元,屬於入門級的選擇,在玩家口袋倘若沒有足夠的額外預算,選擇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在PUBG的表現上其實也還差強人意,在1920 x 1080的解析度、Low的畫質下,可以勉強維持在25 FPS,還算的上是堪用,在偶爾來到下雨天或是濃霧場的時候就可能會有偶爾掉幀(FPS)數。 第二張帶各位玩家們認識的顯示卡為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50 Ti,通道數也需要PCIe x16,具有4GB的GDDR5記憶體,視訊輸出孔(OUTPUT)則提供了DisplayPort(Version 1.4)、HDMI(Version 2.0)和DL-DVI-D各一組。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5,590元,屬於中階級別的選擇,在玩家想要將額外的預算放在其他電腦配備上的話,或許可以考慮。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在PUBG的表現上,明顯比起RX 550的顯示卡好上許多,在基本的1920 x 1080解析度下,基本上都有著超過50 FPS的表現,不過若是在4K、畫質為高的狀態之下,觀看煙霧彈、燃燒彈的煙霧以及火焰會有明顯的卡頓感。 第三張登場的顯示卡為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60,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6GB的GDDR5記憶體,在遊玩上也已經能夠支援VR,在視訊輸出孔(OUTPUT)提供了3組DisplayPort(Version 1.4)、1組HDMI(Version 2.0)和1組DL-DVI-D。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9,990元,已經屬於中上階級的選擇,若是玩家在選擇電腦配備上是經常需要玩市面上主流遊戲的話,可能就需要考慮一下具有6GB的GDDR5記憶體。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在PUBG的表現上,基本上都能夠超越肉眼能夠判斷的30 FPS,甚至在High的畫質、4K的解析度下,還能夠維持在逼近25 FPS,小編實際遊玩只覺得開車微微的卡頓,其他的表現算是不錯。 接下來就進入第四張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的簡單介紹,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70,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8GB的GDDR5記憶體,當然也能夠支援VR,封面甚至有著與《黑色沙漠》的合作,在視訊輸出孔(OUTPUT)提供了3組DisplayPort(Version 1.4)、1組HDMI(Version 2.0)和1組DL-DVI-D。 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15,490元,已經屬於高階等級的選擇,如果玩家對於其他各式的主流或重量級遊戲,有想要不錯的畫面呈現,或是更好的FPS表現,可以將這張顯示卡納入自己的口袋名單之中。至於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在PUBG的表現上,幾乎完全沒有問題,不論是在哪個畫質、哪個解析度,在遊玩的體驗幾乎不會感覺到卡頓的狀況發生,在Medium的4K解析度下,連濃霧場地的表現都相當好! 而這一次的壓軸顯示卡,當然就是各位玩家們最引頸期盼的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11GB的GDDR5記憶體,支援VR甚至ANSEL都沒問題,在視訊輸出孔(OUTPUT)提供了DisplayPort(Version 1.4)、HDMI(Version 2.0)各兩組以及1組的DL-DVI-D。 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5,900元,已經屬於最旗艦的選擇。若是玩家對於顯示卡有著極高的要求,或是對於畫面只要出現一點點的卡頓就會「森77」的話,玩家們可能就需要將它納入考慮啦!而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在PUBG的表現上,相當穩定,雖然FPS在測試時有著差距,但是在肉眼幾乎分辨不出來,連4K解析度、Low畫質都能夠有逼近80 FPS的表現呢! 講了這麼多顯示卡的介紹,小編現在要來告訴大家這一次的測試究竟是如何?總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先告訴各位玩家們小編所使用的測試平台、第二則為遊戲中測試的路線,最後才告訴各位玩家們比較以及小編的小小心得。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在PUBG的遊戲中能夠調整畫質,小編這一次實測除了解析度的不同,畫質也有一起做調整,分別是「低、中、高」三種,而在畫質不同所呈現的感覺小編在下方也準備好圖示讓玩家們看看畫質上究竟有那些差異吧! 看完了小編所使用的測試平台之後,這一次要告訴各位玩家們編輯們所選擇的測試路線。我們選擇從Primorsk餐廳旁的一輛舊車朝著「N」方向筆直前進,一路直到Quarry的山腳下撞到山壁,之後再右轉撞到山壁,整體測試的歷程大約耗時130秒鐘,沿途會經過建築物、平原、馬路、森林、山地等地形,最後利用Fraps軟體幫助計算在過程中所經過的秒數以及Frames數,藉此給予玩家們最一致且沒有過多變因的測試路線。 雖然小編剛剛已經在上頭顯示卡介紹時,已經簡單的告訴各張顯示卡的數據,但是相信玩家們一定也很想看到關於不同顯示卡的比較圖,而小編這邊就幫大家準備好關於不同畫質、不同解析度底下,5張顯示卡的比較吧! 在小編的測試時,也有幫各位玩家們測試顯示卡的作業溫度,5張顯示卡的溫度有著明顯的差距,但是基本的溫度都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雖然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本身因為是ITX版型的關係,只有1顆風扇,但是對於散出GPU作業產生出的廢熱依舊有相當好的表現;而具有2顆風扇的另外4款顯示卡,在整體的溫度確實較高,但是雙風扇以及良好的導熱管設計,在散去廢熱上的表現真的相當好,對於發揮出GPU潛能的幫助相當大! 依照小編多年玩遊戲的經驗下來,在遊戲效能畫面的呈現上,有時候會因為過長的遊玩時間造成顯示卡因為過高的工作溫度而降低時脈,導致遊戲的畫面表現不如2、3小時以前;但是這些時日與這5片顯示卡相處下來,雖然外部的溫度還是有一定的溫度,不過在GPU的表現上面依舊相當好,小編連續測試以及上班摸魚偷玩(?)4、5個小時,對於畫面的表現依舊亮眼,可見這5片顯示卡的散熱表現真的很棒! 在小編測試完之後可以發現,在同一片主機板、記憶體、CPU、散熱器、SSD之下,如同最大眾的消費者一般,不對記憶體時脈或是其他的設定多做著墨,就是將一張又一張的顯示卡換上主機板上。那小編究竟得到了什麼心得,以及要如何挑選呢? 其實相信有玩過PUBG的玩家們都知道,在遊戲當中沒有辦法將畫質調到太高,因為很容易造成樹木光影的效果過於優化,而沒辦法看見躲在樹叢中或是趴在地上的「伏地魔」們,所以基本上包含小編在內,幾乎都只使用「Low」的畫質在執行遊戲。若是以此基準點下去看,玩家們的螢幕只有支援或是只想要玩目前仍在主流的Full HD解析度,其實Radeon RX 550可以勉強運行遊戲,而他也只需要玩家不到3千塊的價錢;但是若是能夠多準備個2、3千塊直上GeForce GTX 1050 Ti,幾乎就能夠順暢的執行遊戲。 不過若是要小編私心從中挑選出一款顯示卡的話,我會選擇GeForce GTX 1060、6GB DDR5的選擇,雖然確實在價格的方面也增加了不少,但是在FPS的表現上面都能夠有著超過30 FPS的表現(以Low畫質而論),那當然若是今天玩家們還想要一同遊玩其他遊戲,那GeForce GTX 1060也能給你不會太差的效能表現。 小編的小結論:若是口袋真的不夠深卻又想要吃雞的話,可能要選擇Radeon RX 550之上、GeForce GTX 1050 Ti之下區間的顯示卡;若是稍微有一點餘力的話,選擇GeForce GTX 1050 Ti或GeForce GTX 1060會是最好的;當然若是玩家們「hen」有錢的話,GeForce GTX 1080 Ti可能就會是您最好的選擇,而MSI在這個部分也提供了相當多的選擇,小編這一次也是選擇MSI的顯示卡做為測試的依據。那簡單的選購指南就到這邊啦! 預祝各位玩家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口袋深度以及自己喜好的顯示卡,還能場場吃雞,武運昌隆!
-
迎廣InWin 805 ∞ Infinity》迎廣科技始終堅持,打造世界上最強的精品機殼
迎廣科技,在這次訴求電競風格的精品機殼 InWin 805 ∞ Infinity推出之後,由於這款機殼,不但外觀高顏值,採用了最新三面玻璃透側設計,加上導入了USB 3.1 Type-C接口,並具備了RGB LED燈效搶眼設計,不但引起全世界玩家的注意,也立刻造成了轟動。 迎廣科技,在精品機殼與限量機殼方面的努力,不僅在機殼世界建立典範,而且是電腦玩家圈有目共睹。 迎廣科技的精品機殼與限量機殼,像是X-Frame/2.0裸測架、D-Frame/2.0手工打造金屬管工藝機殼,S-Frame極簡一體成形機殼,tou透/2.0玻璃鍍膜觸控機殼,H-Tower雷射光定位變形金剛機殼,到這款InWin 805 ∞ Infinity炫光透側機殼,都是電腦機殼世界的經典之作。 這些精品機殼與限量機殼的誕生,告訴了我們,迎廣科技迎廣科技朝向價值路線,在精品機殼市場闖出一片天! 而今天,我們特別帶領了PCDIY!的編輯團隊,到了迎廣科技的台灣桃園總部,除了深入了解InWin 805 ∞ Infinity,也特別專訪了這款機殼的靈魂人物,迎廣科技 機構研發處 顏武章 協理,讓他來告訴玩家,迎廣科技開發這款精品機殼的背後祕辛。 最重要的,也讓我們了解:「迎廣科技始終堅持,打造世界上最強的精品機殼」 --------------- --------------- 迎廣科技,包括貴公司的品牌故事、公司理念與堅持。目前的產品主軸?有哪些產品線?以機殼來說是主要產品線嗎? 迎廣自1985年(民國76年)創立,迄今已達31年,以穩健經營,一步步建置四大生產基地、五大行銷據點,從研發、製造、生產到行銷逐步奠定厚實基礎。主要生產桌上型電腦機殼、伺服器機殼、電源供應器等專業零組件製造廠商;營運總部設於台灣,並分別於英國、荷蘭、美國、大陸等地設立營運據點,行銷通路遍佈歐洲、美洲、亞洲等全世界各區域。身為ISO 9001、ISO 14001專業製造商,迎廣獨具機構與機電兩大領域之專業能力,積極整合研發、技術、品質、設計等豐富的經驗,並跨足於電腦機殼、伺服器、電源供應器、雲端等領域。源自於「時尚 & 創新」的品牌精神,迎廣不斷創新求新,超越業界領先市場,拓展產業整合,提升自製能力,並有全球系統整合最佳機殼整合方案!對於品質的堅持,更奠定了客戶對於迎廣品牌的信賴。堅持專注,做到最好,是迎廣 31 年來始終不變的承諾。不斷超越自我挑戰,實現無限可能。主要秉持著『創新、服務、速度、價值、安全、溫馨、誠信、勤奮』的經營理念。 目前產品線還是以PC Case機殼為主。分別有三大產品線: 一、以機殼來說有生產桌上型電腦機殼(一般制式機殼) 二、自有品牌(Retail產品線)的電競機殼 三、IPC Server端工業電腦。Retail的主軸雖然是以電競機殼為主,但過去也有設計研發電源供應器,並於2016年開始推行自家品牌形象機Power產品線。 另外還有伺服器機殼儲存裝置、其他電腦周邊產品(滑鼠墊、耳機架、機殼風扇)等專業零組件製造。 概念機為限量款PC機殼,在商用機模式固定後,為開創新的構想及突破,並達到市場的關注度,機殼構想以輕量為主,因價格較高,故在消費族群的定位上,則是以財力雄厚的客戶為主要對象。精品機則是脫離以往機殼的設計想法,希望是定位給重視品味的一般大眾,或有精品概念的人來購買。 在機殼的設計與製造上,是Design In Taiwan或Made In Taiwan嗎? 是的,機殼的設計與製造為Design In Taiwan和Made In Taiwan。 是何時開始機殼的研發?那時候推出第一款產品為何?何時開始投入限量款機殼與精品機殼的研發?推出的第一款產品為何? 30年前就開始作機殼了,第一款機殼為總經理自行設計創產。一開始最早Model Board為AT架構,再來才是LPX。 請說明一下,貴公司認為未來電腦機殼的走向,會朝向哪方面發展? 精品機殼會走量產的路線,因桌上型PC市場逐漸在畏縮,以現代電競、VR、網咖市場蓬勃發展的情況下,自有品牌電競機殼是現階段市場需求很大的主力。 請貴公司這邊介紹一下,InWin 805 ∞ Infinity這款機殼,當初怎麼樣會發展這個產品線,又怎麼樣,最後提出頂級款的無限版?要訴求什麼樣的理念?有什麼特色?為什麼會取這個酷炫的名字呢? InWin 805 ∞ Infinity,裡面的∞ Infinity,又可作為永續的意義,是由904延伸而來,從原先904的設計又再更進一步做了調整與創新。主要仍是希望每一代的產品都可以有更獨特研發,並讓市場可以看見這樣一個新的產品。 據我們觀察,InWin是率先將玻璃透側概念、RGB燈效、USB 3.1與Type-C概念導入PC機殼的業者,還可看見免螺絲起子、美觀繞線、鋁鎂合金材質、傳統拉髮絲工法、3mm厚度玻璃、三面透側等先進設計,貴公司認為這樣的精品機殼,能帶來了什麼技術與應用?在工業設計、機構設計、材料與色彩使用上面,是否還有新的想法? 公司一直秉持技術跟創新是堅持下來的,設計和研發也是主要的信念。 InWin 805 ∞ Infinity分成兩大材質:鋁和陽極,以金屬質感、外觀玻璃獨特設計,並希望機殼是不容易被刮傷的,即使放置多年,只要擦拭一下,仍會像新的一樣,擁有達到永續及精品的目的。 如何讓市場看到迎廣的作品,公司支持也策略必須做出一些獨特創新的東西, 自從2012推出形象機,工廠也相對樂於接受各種新的挑戰。 機殼產品設計傳達的意義:1.想法 2.機殼概念。因打從一開始迎廣就不是在作零售,後來開始作商用機,一方面講求規格、注重風扇、安規、測試、嚴苛、技術思維等。起初市場沒有那麼接受,例如中國市場,後來為讓市場看到,公司策略必須作出獨特的作品來吸引注意力,公司及行銷也很願意支持,讓設計師發揮,考驗工廠執行製作商用機。 貴公司認為在InWin 805 ∞ Infinity機殼上面,有什麼設計與創新,是遠遠超越其他競爭對手產品的地方?而針對其他競爭對手也紛紛加強限量款機殼與精品機殼,貴公司怎麼樣來因應? 從中國的機殼市場為例,各式各樣款式的機殼同時在一家商店陳列販售,並且有來自許多廠商的研發與設計,該如何凸顯出自家產品的特色,這是公司後來思考的重要因素之一。與內部團隊一同執行許多方案,並且不斷突破各種困難,才漸漸有了更多創新產品,且讓公司一直走向好的發展。 為何要做不同的HDD安裝位置設計?這樣能有什麼特殊的用途與功用呢? 可依照個人需求,調整HDD機架安裝位置,能夠額外增加兩顆下置風扇,進而增加內部風流,達到機殼散熱。 以這次的主角InWin805 ∞ Infinity來說,使用強化玻璃會不會有安全顧慮?另外萬一玻璃面板刮傷、摔破,是否能付費購買配件呢? 會,在市場上一開始沒有其他廠商機殼會使用玻璃側板,強化玻璃雖然仍是會破裂,但是比一般玻璃比起來碎裂所來的安全性相對較高,強化玻璃的弱點在玻璃邊角,缺塊、裂開等,會造成整片玻璃毀損。我們提供很好的售後服務來換取消費者的信心,如果消費者在強化玻璃的邊邊角角不小心弄破損,迎廣客服會提供補玻璃的解決方案,並提醒與告知安全保護玻璃的方式,整體對於顧客服務非常重視,也獲得消費者對於迎廣解決售後服務都有高度滿意和信心。 這幾年下來,有人說桌上型電腦已死,也有人說DIY已死,貴公司的看法如何?未來是否仍會著重PC機殼產品?還是會轉向其他的利基產品線? 以目前DIY市場,對國家文化的不同,消費者對於DIY的想法與認知也不同,國外以歐美來說,相對是比較著重在手動DIY組裝,迎廣堅持在創新的思維上,不斷開創新的PC精品機,或是電競機機殼,市場上也有多面向的發展策略。 最後,邁向2018年,是否還有什麼秘密武器要介紹給玩家們?針對手機、平板的興起,以及電競的蓬勃發展,還會有新的布局與規劃嗎? 精品與電競是可以結合的,因電競市場不斷蓬勃發展,未來機殼的設計與概念仍會不斷創新,並且多會往這個方向突破。 廠商名稱:InWin - 迎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322-989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迎廣InWin 805 ∞ Infinity重裝上陣,電腦精品機殼中的頂尖之作!
現在要買旗艦級玩家機殼,不計代價的話。首先,一定要挑選高顏值,外觀亮麗搶眼,質感、造型、配色要有一定的水準才行。當然,一定要挑選鋁鎂合金材質,輕量化的重量,以及高質感的材質,要用陽極電鍍工法,最好拉髮絲紋。再來,一定要搭配強化玻璃,使用玻璃透側,以往來說,單面透側已經了不起,不過隨著玩家對於直感的要求,雙面玻璃透側也很流行,最新,則是出現了三面玻璃透側。 接著,挑選優質旗艦機殼的話,連接器也要講究。除了USB 3.0支援,玩家們一定會希望支援USB 3.1,最好要有USB Type-C連接器。散熱的話,一定要有完善的熱對流設計,除了要有後置、前置、下置12CM風扇的對應,要搭配除塵濾網,最好可以具備120mm後置水冷排,240~280mm前置水冷排。SSD與HDD安裝,要能至少對應4組2.5吋SSD與2組3.5吋HDD,並且能對應不同位置安裝。當然,最重要的,要有RGB LED炫光設計,可以對應華碩、技嘉、微星與華擎電競主機板,並提供專屬燈控軟體,提供電競風格的信仰燈效。 然而,要滿足玩家的所有願望,切中這所有的需求,要提供這一切,滿足大部分的功能與應用。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給玩家們,迎廣科技所推出的InWin 805 ∞ Infinity精品機殼。 InWin 805 ∞ Infinity精品機殼,是迎廣科技電競機殼系列中,最新的力作。InWin 805 ∞ Infinity機殼,是InWin 805系列機殼中,最高階的一款,也是唯一具備RGB LED燈效設計的旗艦機種。InWin 805系列機殼,早在COMPUTEX 2015時,就展出這款InWin 805一般版、豪華版,當時震撼了全世界。CES 2016時展出了InWin 805 ∞ Infinity,COMPUTEX TAIPEI 2016也展出。InWin 805一般版、豪華版,也在2015年下旬,正式在全球零售市場販售。InWin 805 NVIDIA EDITION特仕版,則在2016年下旬,正式開賣。InWin 805 ∞ Infinity,則在後期才正式進入市場。 --------------- --------------- InWin 805 ∞ Infinity,裡面的∞ Infinity,又可作為永續的意義,英文解釋為time or space that has no end,意思是時間或空間沒有盡頭,不會終止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沒有極限,無限的意思。迎廣科技的話,機殼的命名,則以數字與英文、中文,作為產品名稱,805系列,則是由前一版的904延伸而來,等於是904系列的設計,又再更進一步做了調整與創新。 InWin 805系列機殼,共可分為一般版、豪華版、NVIDIA EDITION特仕版與∞ Infinity版。InWin 805系列機殼,算是率先導入了Co-Branding Strategy,這是一種共同品牌戰略。 NVIDIA EDITION特仕版,則是NVIDIA針對網咖市場,特別推出的版本,原先,這款機殼,是GeForce iCAFE PLATINIUM網咖白金認證的店家,NVIDIA才會補助這款限量款機殼,是NVIDIA跟InWin客訂機殼,並沒有在全球零售市場販售。最大的不同,就是有「GeForce GTX式樣」,而且,面板使用「NVIDIA綠色」。這款機殼,「 」,可以看到它的蹤跡。後來,因為玩家一直詢問這款機殼,才讓這個版本正式在零售市場開賣。 ∞ Infinity版,則是屬於旗艦版本,這一版支援華碩AURA RGB LIGHTING的RGB LED炫光燈控技術,使用ASUS Aura Sync燈效軟體,並可以使用迎廣自家的InWin HALO燈效軟體。 無USB 3.1 Type-C版本。(面板:黑、紅、金色) 有USB 3.1 Type-C版本。(面板:黑、紅、金色) 有USB 3.1 Type-C版本,有GeForce GTX式樣。(面板:NVIDIA綠色) ※Co-Branding Strategy:NVIDIA &InWin 有USB 3.1 Type-C,有RGB LED燈效,支援ASUS AURA SYNC,支援InWin HALO(ASUS ROG CERTIFIED認證機殼)。(黑色) ※Co-Branding Strategy:ASUS & InWin InWin HALO展示 InWin HALO 2.0展示 InWin 805 ∞ Infinity精品機殼的話,具備相當多的特色。整體來說,這款精品機殼,集迎廣31年電腦機殼經驗,以及新一代設計美學概念大成,加入了各種新的功能,以及搭配了最新的應用。 對於玩家來說,電腦機殼的外觀是最重要的,但要買到一款線條簡單,顏色低調,又不太花俏,還要耐看的電腦機殼,實在是相當不好找。InWin 805 ∞ Infinity精品機殼,則使用了黑色低調的本體塗裝。 既然是精品機殼,當然要搭配強化玻璃三面透側的設計,側面可以使用內部硬體配件發光,正面則可以使用RGB LED燈效,搭配內部硬體零組件來玩信仰燈效,外觀則是使用鋁鎂合金,搭配陽極電鍍,以及拉髮絲紋處理,質感相當不錯! 目前市場上的玩家機殼,大部分使用銘牌標示廠牌,不過,這招已經過時了!現在的大廠,直接設計標上自己的品牌名稱,最好還會發出信仰燈號,這樣子才是真正的王道。NVIDIA的GEFORCE GTX顯示卡就這樣玩,迎廣的InWin也是這樣做,可以說品牌標示,彰顯玩家身分象徵。 除此之外,機殼玻璃上面,貼著華碩玩家共和國ROG CERTIFIED貼紙。說到這邊,是不是覺得這是一款不凡的機殼了呢? 玩家級機殼的話,一定要使用鋁鎂合金材質,這樣子才能把整個機身的重量降低,並做出高檔的質感設計。InWin 805 ∞ Infinity的話,玻璃部分的重量,則佔了很大的一部分,產品重量:8.22KG,含外箱產品重量:10.89KG。 玩家機殼的話,現在講求信仰燈效,也因此,機殼的話,若沒有做玻璃透側,就無法讓玩家看到機殼內部的燈效,也就弱掉了。以往來說,單面透側已經了不起,不過隨著玩家對於直感的要求,雙面玻璃透側也很流行,最新,則是出現了三面玻璃透側。InWin 自從USB 3.1出來之後,傳輸速率提升到了10Gbps,而後,又出現了USB Type-C端子,不但接頭更小,還增加了不分正反面插拔的應用。很快的,USB Type-C接頭,就洗捲了手機、平板與電腦世界。InWin 805 ∞ Infinity,則提供了一種USB 3.1 Type-C端子,讓玩家可以享用最新的連接器。 硬碟擴充槽,則支援4組2.5吋SSD與2組3.5吋HDD(可安裝2.5吋HDD),並且能對應不同位置安裝。目前來說,玩家的需求,大部分是安裝1~2顆2.5吋SSD,或者搭配M.2 SSD,頂多再添購1~2顆3.5吋HDD。這些需求,InWin 805 ∞ Infinity都已經完整提供。 散熱設計上面,這款機殼加入了更多的考量。風流設計,主要採用下方進氣,後方出氣的設計,並加入底座墊高設計,讓冷空氣進入更通暢,並加入了濾網隔絕灰塵。完整對應了空冷散熱與水冷散熱,除了有後置、前置、下置12CM風扇的對應,可以對應120mm後置水冷排,以及240~280mm前置水冷排,同時安裝處理器與顯示卡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水冷排對應安裝上,完全沒有問題。 InWin 805 ∞ Infinity在安裝上面,有電腦組裝經驗的玩家,應該都可以很容易上手。除了正反面強化玻璃,使用一字手轉螺絲,玩家們可以輕鬆的拆卸安裝,內部也大量使用了免螺絲安裝設計。除了主機板與銅柱安裝,硬碟的安裝,顯示卡與介面卡的安裝,電源供應器的安裝,需要使用到螺絲固定,整體來說算是安裝容易。針對玩家很在意的繞線部分,有搭配孔位設計,方便玩家進行繞線,可以徹底的美化配線的走線。若要說唯一的缺點,則是因為正面使用了玻璃透側,因此,缺少了傳統2.5吋與3.5吋的外置式擴充槽,這是唯一缺憾的地方。 在RGB信仰燈效上面,則是支援華碩AURA RGB LIGHTING的RGB LED炫光燈控技術,使用ASUS Aura Sync燈效軟體,並可以使用迎廣自家的InWin HALO燈效軟體。 最酷炫的,則是正面採用了玻璃透側,而且內部提供了RGB LED燈效,並引進了玻璃透側的反射美學,可以在機殼正面展現出超狂的信仰燈效。 電腦機殼的話,市場上的產品幾乎都式Made In China,少數則是Design In Taiwan,只有少數是Made In Taiwan。InWin 805 ∞ Infinity的話,不但是台灣設計 Design In Taiwan,而且是台灣製造 Made In Taiwan,這可以說是真正品質保證象徵。 愛台灣的玩家,可不能錯過喔! 迎廣在開發精品機殼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共同品牌戰略(Co-Branding Strategy),透過與品牌廠商的合作,來讓自家的產品可以凸顯出更高的價值,這款由於跟華碩共同開發,支援華碩AURA RGB LIGHTING的RGB LED炫光燈控技術,使用ASUS Aura Sync燈效軟體,因此獲得了華碩玩家共和國ROG CERTIFIED認證。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的狂熱份子,可不能錯過喔! 目前,這迎廣InWin805系列,共可分為一般版、豪華版、NVIDIA EDITION特仕版與∞ Infinity版。InWin 805系列的話,不同版本價格不同。台北光華商場這邊,一般版報價:3,990元,豪華版報價:4,290元,NVIDIA EDITION特仕版報價:4,790元,∞ Infinity版報價:8,990元。 有人說,天下武功一大抄!真的是這樣子的嗎?事實上,在工業設計領域,並非如此。品牌業者,通常也會針對機殼外觀造型,申請新樣式專利。不過,由於迎廣是精品機殼與限量機殼大廠,屢屢推出銷售不錯的機殼大作。也因此,就成為了不少中國機殼工廠的COPY對象。 目前,InWin 805系列,InWin 805基本版、豪華版,則有中國機殼工廠推出仿製品,也有品牌廠進貨貼牌,打成自家品牌販售。這無疑的,也是一種向經典致敬。當然,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支持原創,尤其是台灣設計製造,才是真正的王道啊! 這次,我們在InWin 805 ∞ Infinity上面,看到了一款用心的精品機殼。迎廣科技用心,用台灣人的軟實力,以及硬底子,打造出當今史上最強炫光透側機殼,除了高顏值外觀精品,更採用了強化玻璃三面透側,可以看透機殼內部零組件的內在,讓玩家們可以充分享受信仰燈光的樂趣,並且支援最新的USB 3.1 Type-C接口,加上完整的風流散熱考量與水冷散熱的支援,可以說這是電腦機殼世界中的優質精品。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電腦精品機殼中的頂尖之作! 廠商名稱:InWin - 迎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322-989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咖啡湖超頻大爆發,芝奇發表Coffee Lake對應三叉戟Trident Z系列DDR4-4600超頻記憶體模組!
隨著Intel第八代Core處理器的上市,K系列處理器的超頻性能,又開始受到了關注。這次,要向玩家報告一個好消息,目前華碩(ASUS)與華擎(ASRock),高階Z370主機板,搭配K系列處理器,Core i5-8600K與Core i7-8700K處理器,雙記憶體通道模式達到穩超DDR4-4600。 針對DDR4-4600的記憶體超頻,超頻記憶體大廠芝奇國際G.SKILL,目前則搶先發表了兩款三叉戟Trident Z系列超頻記憶體模組,分別是三叉戟Trident Z F4-4600C19D-16GTZSWC(19-23-23-43@1.50V)的16GB記憶體套裝,以及三叉戟Trident Z 4-4600C19D-16GTZKKC(19-23-23-43@1.50V)的16GB記憶體套裝。 世界知名超頻記憶體及高端電競週邊領導品牌,芝奇國際G.SKILL發表多款Trident Z RGB幻光戟和Trident Z三叉戟DDR4規格,將於Intel新世代 Coffee Lake處理器及Z370主機板上演飆速傳奇。此次最引人注目的兩款為幻光戟Trident Z RGB DDR4-4000MHz 32GB(8GBx4)和三叉戟Trident ZDDR4-4600MHz 16GB(8GBx2)套裝,再次展現芝奇卓越的超頻記憶體研發實力。 為第8代Core處理器及Z370主機板專屬設計的幻光戟Trident Z RGB DDR4-4000MHz 32GB(8GBx4)規格,提供了高質感的RGB幻彩體驗,是Modding電腦改裝玩家的不二首選。搭配時序CL18-19-19-39及1.35V電壓,能給予兼具視覺及效能的雙重饗宴。 此規格在ASUS ROG MAXIMUS X HERO(WI-FI AC)主機板及Intel Core i5-8600K 處理器上通過驗證,以下為燒機測試圖: 在Intel新一代高階平台上,芝奇推出業界最高頻率的三叉戟Trident ZDDR4-4600MHz 16GB(8GBx2)套裝,並搭配時序CL19-25-25-45和 1.5V電壓。對渴望極限效能的超頻玩家而言,此產品無疑又是一次令人震撼的突破,誓將透過新平台發揮最強勁的記憶體性能。此規格是在ASUS ROG MAXIMUS X APEX主機板及Intel Core i5-8600K 處理器上通過驗證,以下為燒機測試圖: 對於喜愛三叉戟系列的玩家,芝奇也推出了高達Trident ZDDR4-4200MHz速度的32GB(8GBx4)套裝,此規格的時序為 CL19-21-21-41及 1.4V電壓,能滿足專業電腦使用者的多方需求。此規格在ASUS ROG MAXIMUS X FORMULA主機板及Intel Core i5-8600K處理器上通過測試,請參考測試截圖: 身為Intel 及各大主機板品牌的長期策略夥伴,芝奇已完成多款記憶體與Coffee Lake 處理器及 300系列主機板的相容性測試,詳細規格請參照下表。新發表的諸多套裝將於今年11月上市,屆時消費者可透過芝奇全球合作經銷商購買。
-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龍傲半片天,市售4款X399主機板捉對廝殺!
在今年(2017年)下半年度,CPU大廠AMD動作頻頻,不僅接續先前Ryzen銳龍的5、7系列,推出Ryzen 3來補足入門級的產品線,又於7月底時推出了全新一代Ryzen Threadripper系列處理器主打高階桌上型電腦市場,一口氣將自家的CPU市場完成整體佈局。而有別於Ryzen 3/5/7系列所對應的AM4架構,Threadripper則是改採了新規格的TR4架構,想要入手的玩家當然也必須要挑選新的X399主機板來對應。面對AMD的來勢洶洶,光是想要倚靠原有的X299搭配第7代處理器已經略顯不足,眾多玩家也都躍躍欲試的掏荷包買單Threadripper,這下子等於戰火直接拉升到對決層面,想要看誰勝出群雄,就讓小編幫大家來群測一下,到底是鹿死誰手,一測便知! 因為新推出的CPU處理器,AMD在對應的腳位上也從先前的AMD Socket AM4改為AMD Socket TR4,若是玩家想要使用Ryzen Threadripper系列的話,就要使用全新的X399晶片組。目前主機板的四大廠商:ASUS ROG、GIGABYTE AORUS、ASRock、MSI也都已經推出對應X399晶片組的主機板,讓玩家就算打算購入AMD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處理器也不會發生找不到相對應的主機板做搭配。 在正式帶大家檢視各家主機板之前,首先要先知道這一次全新的X399究竟與前一代有何不同吧!先前不論是Ryzen 3、5、7的任意一組系列所對應的處理器腳位都是AMD Socket AM4,而能夠選擇的晶片組其實也相當多,從最高性能需求的X370至最高彈性的B350或是文書處理需求的A320,最後再到適合小型裝置的A300,有相當多樣化的選擇,不過在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上,能夠選擇的晶片組目前只有X399系列,未來就看AMD會不會再推出其他版本囉。 有別於對應AM4的晶片組設計,在X399晶片組上除了支援四通道的DDR4記憶體插槽外,並且最多能夠支援64 Lane的PCIe 3.0通道以及8 Lane的PCIe 2.0通道,可以提供最多2組USB 3.1 Gen2連接埠、14組USB 3.1 Gen1連接埠、6個USB 2.0 Gen1連接埠、提供多達最多12組的SATA連接埠、並且已經解鎖超頻的限制。 相信大家已經看過小編所寫的ASUS ROG、GIGABYTE AORUS、ASRock、MSI四大廠商所推出的X399晶片組的介紹。什麼,還沒?還不讓小編把連結準備給你們!(排序方式按照字母順序) 在看完各片主機板的硬體以及軟體部分,接下來就要實際讓這4片主機板下場實測,當然小編這一次採用的平台,除了主機板外,不論在CPU、記憶體,包括其容量大小、頻率、CL值都相同甚至是顯示卡和SSD都是相同的。所以,就來一起看看4款主機板的比較數據成績吧。 本次的測試平台列述如下: 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3.4GHz 16C/32T 主機板(1):ASUS ROG Zenith Extreme 主機板(2):GIGABYTE AORUS X399 Gaming 7 主機板(3):ASRock X399 Taichi 主機板(4):MSI X399 Gaming Pro CARBON AC 記憶體:G.Skill TridentZ RGB F4-3200C14D-16GTZR DDR4-3200 @ 2666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 (GPU:1544/1658/Mem: 1376) SSD:Samsung SSD 960 Pro 512GB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電源計劃設定:AMD Ryzen Balanced 小編這一次所採用的測試軟體一共有:3DMark、VRMark、PCMark7、PCMark10、wPrime、AIDA64 Cache&Memory Benchmark、CineBench R15等七項軟體。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基本的測試之外,小編還順便幫各位玩家們測試最完整的CPU和多媒體的處理器,和大家最關心的遊戲部分以下就透過AIDA 64、Sandra Lite 2017、Ashes of the Singularity、Tom Clancy’s The Division、Hitman一探之間的差異吧! 在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和1920X上市之後,透過其16核心32執行緒的超多核心設計,並且搭配8MB L2和32MB L3,突出的效能表現直接顯示在玩家面前,有這麼強大的CPU當然要有X399晶片組的加持,而各家的效能表現也都可以從上述的測試中得窺一二。除了前面的測試結果可以做為玩家的選購參考外,以價格而論,ASUS ROG較其他廠商貴上5,000元,也是因為多提供了一組10G的網路卡,看來也是將成本直接轉嫁到玩家身上,至於玩家有無10G網卡的需求就見仁見智,畢竟整體價格也是比較高的;而其他3家的主機板價格大都落在12,990元左右,算是比較差不多的價位。 小編總結一下自己的測試心得,簡單的給予評價提供玩家參考:ASUS ROG有10G的網卡和最新型的除錯燈,效能表現穩定;GIGABYTE AORUS有著M.2的散熱鰭片,效能表現依然有相當不錯的表現;ASRock這一次在與CPU的優化上做的相當不錯,整體表現相當突出;而MSI在大多數測試上都穩定的維持在前段班的水準。好啦、小編提供給各位玩家們評測的數據結果,想要怎麼挑選,就交給各位玩家們做決定囉!
-
嵌「金」又包「銀」,Intel將把Kaby Lake版本Pentium改名為Pentium Gold,另Apollo Lake改名為Pentium Silver
自Intel於7月發表新一代Xeon Scalable家族,並依照產品區分成,取代原有以數字為型號的命名方式,讓其伺服器處理器更容易快速分辨出其效能高低。 無獨有偶的是,這次Intel在2017年第一季就發表的Kaby Lake版本Pentium G4xxx家族處理器當中,也要改名了!這次Intel將原先的Pentium G4560、G4600、G4620改名叫做Pentium Gold了。Intel在2017/10/3(北美時間)所發布的中,說明了將這些處理器重新命名為Pentium Gold。在發布後的一個月內,客戶(通路夥伴、系統廠)既有的CPU外盒、名稱,都將改成Pentium Gold。而在中國大陸地區,則將「奔騰處理器」,改名為「奔騰處理器金裝版」。看來這次的金牌特「物」出擊,是否會提升銷量,就看大家是否買單了! 此外,另傳出Intel也將把Apollo Lake產品線的低價與低功率版本Pentium,改名為Pentium Silver 「奔騰處理器銀裝版」,看來Intel打算把Pentium系列都鑲邊,不禁令小編想到湖裡掉斧頭的故事,不正好,Coffee Lake剛準備出場迎戰,從湖裡撈出來的金銀斧頭砍不砍得過人家啊,這年頭不是改個名字就打得贏,得有點真材實料才行。 事實上,面對Coffee Lake登場之際,Intel應該更加強化地去鞏固玩家的忠誠度,老是玩這種花招,還不如直接降價來的實惠點,看看人家競爭對手的魄力,1600X都敢跳水50鎂了,想想自己第6代跟第7代的庫存好嗎?主機板廠商一堆板子在第8代推出後通通得甩賣,牙膏一點一點的擠、主板商是一片一片的血和淚啊! (謎之音:有金、有銀,那銅…該不會是Celeron吧!!!!!!!) Source 1: Source 2: (01) (02)
-
華碩Z370全系列主機板上市,馬來西亞技術發表會現場直擊
隨著AMD在2017年一連串推出了Ryzen 7、5、3等主流處理器,以及Ryzen Threadripper旗艦處理器,Intel也提早其產品的發表時程。首先Intel於9/25正式發表第八代Core家族處理器,包括全新6核心12執行緒的Core i7-8700K與8700、6核心6執行緒的Core i5-8600K與8400,以及4核心4執行緒的Core i3-8350K與8100,將搭配最新的Intel 300系列主機板一同推出,以壓壓AMD最近的氣勢。至於其實際效能如何,就等10/5見真章囉! 身為主機板第一大廠的華碩(ASUS),其最新搭載Intel 300系列晶片組的主機板產品,則是選定在2017/9/26於馬來西亞舉辦產品技術發表會,邀請各國媒體前往參與,並於9/29搶先正式公開發表!這次華碩主打的Z370系列主機板,同樣繼承優良的傳統,並有更新的突破性功能與特色,以及更強悍的超頻實力,勢將玩家們更加驚豔,以下就是本次華碩Z370主機板技術研討會的現場直擊! 雖然咖啡湖(Coffee Lake)與前兩代(即Kaby Lake與Skylake)同樣採用LGA 1151規格的針腳,但由於咖啡湖處理器改了新的針腳定義,因此必須搭配Intel 300系列的主機板,才能使用,不能用100或200系列的主機板來安裝Coffee Lake處理器。也就是說,這次想升級到第八代Core i系列處理器的玩家,請一併購買Intel 300系列的主機板才行。 這次華碩搶先發表Z370系列的主機板,包括最新的ROG Z270系列、ROG STRIX系列,以及TUF系列與PRIME系列。值得說明的是,這次華碩的各系列產品,主打的客群有些不同,簡介如下: ● ROG: 主打Gaming等高階市場,主要客群是高階玩家、超頻玩家等 ● ROG Strix:主打e-Sport的市場,也就是電競玩家為主 ● TUF:主打入門休閒遊戲玩家市場,給想要花錢買好的顯示卡,但主機板也品質不錯的遊戲玩家 ● PRIME:主打入門級用戶市場,提供絕佳的品質與性價比 為在第一時間推出Z370主機板產品,華碩除了舉辦技術研討會,並也在會場展示全系列Z370主機板,這表示該公司的全系列產品早已Ready,就等9月29日正式發布,然後等第八代Core i處理器於10月5日正式發布後,消費者即可馬上在市面上買到這些全新的主機板。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次華碩Z370主機板技術研討會,將會講解哪些內容,以下是研討會現場直擊! 從上述的技術研討會現場直擊,可看出華碩(ASUS)在這次的Z370主機板市場策略中,同樣以ROG主打高階玩家、ROG Strix主打電競玩家,而入門的市場方面,則是規劃出新的TUF GAMING產品線,來主打休閒玩家市場,PRIME產品線則主打一般消費性市場。可說是一網打盡,讓各階層的使用者,都能依照自己的需求與預算,來選購到自己想要的產品等級。 整體來說,這次華碩又以最佳的行動力,在這次Z370主機板市場中搶佔先機,讓玩家們在第八代Intel Core處理器一上市之前,就有好的主機板可以選購!且品質和性價比都還不錯,值得消費者參考!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前進馬來西亞最大IT商場,華碩ROG旗艦店現場直擊
近年來,華碩(ASUS)在東南亞市場的布局可說是非常積極,其ROG系列產品,至今也已站穩了東南亞的市場霸主,成為銷售第一的品牌。以馬來西亞(Malaysia)市場來說,由於近幾年該國電競(e-Sports)發展非常神速,尤其在吉隆坡(Kuala Lumpur)這個首善之都裡,不僅有專屬的電競大學,並有多家網咖紛紛在此設立據點,各廠商更經常舉辦各式電競比賽,吸引莘莘學子們加入電競的行列。 至於通路方面,在吉隆坡城中城 (Kuala Lumpur City Centre)的區域內,不僅有各式大型綜合商場林立,而與ICT相關的商場,則以為吉隆坡人購買電腦的主要優選。該場地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3C賣場,上層共有4個樓層,1F有分Upper Ground、Ground、Low Ground(地下樓)等樓層。其中1F北邊大門的Ground樓層一進門,也就是KFC的旁邊,就可以看到華碩的ROG旗艦店了。 這家馬來西亞第一個華碩ROG旗艦店,選擇在馬來西亞最大的ICT生活廣場-劉蝶廣場設點,該ROG旗艦店提供各式電競相關產品的展售與體驗,給予馬來西亞玩家們絕佳的電競商品體驗與選購的環境。此外,該ROG旗艦店並設有隱密的電競玩家對戰區,一旦舉辦各種賽事時,電競戰隊們可以在裡面不受外界打擾地互相廝殺,以爭取勝利! 這家ROG旗艦店提供各式電競產品的選購與組裝服務,包括ROG的主機板、顯示卡、電競筆電、電競螢幕、路由器,以及ROG鍵盤、滑鼠、滑鼠墊、耳機等周邊商品,都可以在這站購足。商店內亦有販售CPU、機殼、SSD、電競椅等其他電腦周邊商品,店內亦有展售各式Built by ASUS的電競桌機,讓玩家們選購。 以下就是華碩第一家馬來西亞ROG旗艦店的現場直擊。 這家馬來西亞第一個華碩ROG旗艦店,是由BrightStar Computer SDN BHD的Managing Director侯思松(Franky How)先生,與華碩合作於2016年9月27日所打造,至今剛好滿一週年。想當初,侯先生表示該公司看見馬來西亞的電競風正在興起,不少玩家想要選購最新最夯的電競相關商品時,都必須在劉蝶廣場尋尋覓覓。雖說該廣場已有不少ASUS的相關店家,但專門販售ROG的店家倒是還沒有。因此他與華碩合作,在劉蝶廣場開設第一家ROG旗艦店,以專售ROG 玩家共和國的電競商品為主,讓喜愛遊戲的一般玩家、電競玩家,能夠在該店體驗到最新的電競商品,同時亦提供諮詢、組裝與維修等服務,讓玩家們能在該店一站購足。 選擇在吉隆坡開設ROG Store,主要是因為吉隆坡的消費水準高,適逢近年來電競風氣興起,加上馬來西亞的電競戰隊近年在各式電競比賽中,也獲得不錯的成績,刺激了電競市場的爆發性成長,馬來西亞的電腦遊戲玩家數量也激增,該廣場可說是每季都舉行比賽。在比較熱門的電競遊戲中,有LoL(英雄聯盟)、DOTA 2、CS:GO (絕對武力:全球攻勢)、FIFA (國際足盟大賽),以及最近興起的OW (鬥陣特攻)等等。 至於政府的推廣方面,在2017年4月開始,馬來西亞還有一家大學(APU,Asia Pacific University)首度開辦電競課程,教導玩家怎麼去玩這些遊戲,讓學生可以光明正大在學校裡面玩Game。更有其他大學正開始推出更進階的電競課程,教導玩家如何透過團隊合作來取得勝利。這些都將可促進馬來西亞電競市場的成長與普及。 相較於其他電競商店來說,ROG Store是最完善的,各種電競商品都有賣。不像MSI只有賣電競筆電,而Razer因為市場定位與行銷資源不足,在馬來西亞推廣不起來,因此電競品牌就只有華碩提供最全面性的。 至於市場方面,以馬來西亞的銷售成績來說,筆電產品是G系列銷售最好,其中更以GL550系列的銷量最佳。顯示卡產品則是GTX 1060賣最好,而主機板則是B250出貨最多。至於桌機方面,ROG Store也會與其他電競夥伴們合作,推出Built By ASUS的電競桌機。 整體而言,這家第一家ROG Store,可說是華碩的第一站,提供玩家絕佳的電競產品選購與體驗場所,讓玩家可以選購到他們所要的各式電競產品,且售價並不貴。因此,下次若您有機會到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市中心,記得來這裡逛逛喔! 商店資訊:華碩ROG旗艦店 (馬來西亞) 商店地點:馬來西亞吉隆坡 劉蝶廣場,1F Lot G-023B 展售商品:ROG全系列產品 開幕日期:2016年9月27日(已開幕1年)
-
蘋果2017/9/12新品發表會懶人包,iPhone 8、iPhone X、iOS 11正式推出!
蘋果(Apple)一年一度的新產品發表會,於台灣時間9/13凌晨1點正式開始,為了紀念iPhone上市10週年(iPhone第一代是在2007年推出),因此今年2017年,蘋果公司特別選擇在Apple Park的Steve Jobs Theater中,舉辦這次的新品發表會,可說是別具意義。 Apple Park是蘋果全新的總部,裡面種植了9000顆樹,且100%使用再生能源,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中心,內部也有全新的蘋果商店,提供最新的產品銷售與進行各種教學課程與活動。至於全新落成的Steve Jobs Theater (賈伯斯劇院),是一個可容納1,000人的會場,1樓為開放空間與接待所,地下1樓則是主要會場,有觀眾席、舞台,各種大型發表會都可以在這裡舉辦。相信,蘋果在未來的各種活動,都會選擇在這裡舉辦! 以下就是PCDIY!,在第一時間為大家整理出本次Apple新品發表會的重點整理(懶人包)。 Apple Watch的銷售年成長率達50%,是世界上賣最好的手錶,顧客滿意度達97%! ● watchOS 4: → watchOS 4提供可以記錄休息時、運動時、恢復時的心跳,並提供警示功能 → Apple Heart Study可在App Store下載,可記錄心率狀態 → watchOS 4於9/19開放下載 ● : → 有內建4G LTE手機功能的版本,成為獨立可運作的智慧手錶(Standalone Smartwatch)。可直接通話、上網、看地圖、聽Apple Music音樂,用Apple Pay跟用iPhone一樣,以後出門運動不用再帶手機! → 硬體:採用雙核心晶片、比上一代快70%,可與Siri語音、Wi-Fi速度快85%,比上一代快50%,SIM卡直接做進內部的主機板。體積跟Series 2一樣!麥克風超清晰!手插著腰也能講! → 全新錶帶:包含與Nike、Hermes等合作的錶帶。更多顏色與款式可以選擇。 → Apple Watch Series 1, 3 (GPS), 3 (GPS+Cellular)售價:249, 329, 399美元起。Series 2已下架。 → Apple Watch Series 3:9/15預購,9/22開賣。台灣第一波會先推出無LTE的版本(售價10,900元)! Apple TV改變了電視的收看習慣,且用Siri來搜尋電視節目非常方便! ● : → 支援4K HDR (HDR10),畫質更精細,顏色更清晰。 → 支援杜比音效,音效更逼真! → 硬體:採用A10X晶片,跟iPad Pro同級。CPU、GPU效能為上一代的2倍、4倍,玩遊戲非常順暢! → 從iTunes購買的HD/Full HD電影,都會自動升級成4K畫質 → Live Sports可以自定喜愛的各項運動比賽,並收到通知。Apple TV App可在iPhone/iPad下載 → 預計2017年底上市!32GB/64GB售價: 179、199美元(台幣5,990、6,590元)。 Apple始終相信科技與人性的結合,可以改變全世界。目前沒有像iPhone這樣的產品,每天都在改變人們的生活,這是非常驚人的改變!過去10年,蘋果一直專注於改善人們的生活。從第一代iPhone開始,我們改變與電話互動的方式。像是用觸控的來操作,用FaceTime的講電話,Touch ID(指紋)來解鎖,用Siri來查詢互動... ● : → 前後玻璃面板,有銀、黑灰、金色。iPhone 8、iPhone 8 Plus分別是4.7、5.5吋 → Retina HD螢幕,支援全新True Tone,可根據環境光源改變顯示幕,使其更接近真實顏色 → 硬體:A11X,6核心、64位元架構、內建43億個電晶體 → 聲音比上代大25%,重低音更強。GPU針對遊戲最佳化 → 1200萬畫素,相機的ISP可在低光源強化拍攝品質,色域更廣。兩款手機皆具光學防手振。8 Plus具備f/1.8 f/2.4光圈。 → 新的拍攝模式:人像光源模式,可模擬光源投射在人臉的畫面,以機械學習模擬,非濾鏡! → 可拍攝4K 60fps,以及1080p 240fps慢動作模式 → 支援AR模式:新相機+ARkit,讓AR遊戲更真實,讓運動賽事顯示出各個球員的位置,讓星座更精準。未來AR遊戲App,只要將相機對準遊戲場地(如桌子、草地),遊戲角色就能自動與現實世界的場景做結合,玩法更加先進、有趣。 → 支援無線充電!放在Qi規格的充電座即可充電。許多汽車、商店、場地,都支援Qi規格! → iPhone 8容量有64GB、256GB兩款,售價分別為699、849美元(台灣NT$25,500、30,900元) → iPhone 8 Plus容量有64GB、256GB兩款,售價分別為799、949美元(台灣NT$28,900、34,500元) → 9/15預購,9/22上市 → iOS 11於9/19開放下載 ● : 第一代iPhone改變了全世界,10年後,Apple重新設計全新的iPhone X (唸作iPhone Ten)! → 採無邊框全螢幕設計,整支手機幾乎都是螢幕,沒有Home鍵 → 背面是玻璃背板,與iPhone 8相容的強韌玻璃!可防水 → Super Retina Display,5.8吋2436x1125,458 PPI,OLED面板,克服傳統OLED對比高、但亮度不佳、顏色不準等問題。 → 用手勢操作,從底下往上揮就等於按Home鍵,多工畫面只要手往上揮之後停頓一下,呼叫Siri可喊Hey Siri或按手機側邊即可。 → 支援Dolby音效與HDR10模式 → 全新Face ID,臉部辨識解鎖功能。透過前置相機與感測器來掃描臉部輪廓,黑夜白天鬍子、戴眼鏡/帽子、換髮型,都可以辨識。臉部辨識資料儲存在本機上。 → Touch ID有5萬分之一的機率被陌生人解鎖,但Face ID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機率。雙胞胎也解不開,閉眼時無法解鎖。Apple Pay可用Face ID解鎖支付! → 硬體:採用A11 Bionic neural Engine,採用Neural Networks技術,可開發各種類神經網路的應用程式 → 全新Animoji:iMessenger支援臉部表情動畫圖示 (類似Talking Tom Cat的講話貓),溝通更有趣! → 雙1200像素相機f/1.8 f2.4光圈、雙OIS光學防手振鏡頭,四組LED補光燈,前置與後置鏡頭都可開啟低光源人像模式,人像光源模式。 → 電池續航力比iPhone 7多2小時,同樣支援無線充電! → iPhone X容量有64GB、256GB,售價999、1149美元(台灣NT$35,900、41,500元),10/27預購、11/3上市! ● AirPower: → 一個無線充電座,可同時充電:iPhone X、Apple Watch Series 3、AirPods(無線耳機) → 價格未公佈
最多人點閱
- 捉對廝殺:AMD Ryzen 2200G/2400G VS Intel Core i3-8100/i5-8400
- Google Public DNS上網跑更快,用戶端趕快更換IPv4 DNS設定8.8.8.8與8.8.4.4
-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
- 光華商場的下一步,全世界都在看!
- 為什麼要換Skylake?Intel Core i7-6700K VS. Core i7-5775C VS. Core i7-4790K新舊處理器大戰!
- 迎廣InWin 805 ∞ Infinity重裝上陣,電腦精品機殼中的頂尖之作!
- NVIDIA GeForce GTX 1080磅礡登場,史上最強大PASCAL顯示卡誕生!
-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史上最強裸測機殼,聯力LIAN LI PC-T80裸測架!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Ryzen 7 1800X vs. Core i7-7700K vs. Core i7-6950X Extreme效能大車拼,AMD八核心銳龍戰神與Intel十核心愛妻之王跑分實測!
- WanaCrypt0r 2.0勒索病毒來襲,KB4012215更新程式與解毒程式下載安裝 – MS17-010系統漏洞攻擊救命仙丹!